国家
留尼汪
留尼汪大區(La Réunion) 通稱留尼旺,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島。為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位置為。下辖一个省,即留尼汪省。東邊約190公里是模里西斯群島,西邊則與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相距650公里。
留尼旺島面積2,5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7公里。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島上高峰約3,019公尺,是為火山峰(鄰近內日峰死火山,標高3069公尺)。沿岸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內部山地為高山氣候,溫和涼爽。最熱月平均氣溫26℃,最冷月20℃。5至11月為乾季,11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
马约特
马约特大區(Mayotte;斯馬奧萊語:Maore;馬拉加斯語:Mahori) 通稱馬約特,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与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莫埃利岛共同组成科摩罗群岛。面积为374平方公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香子兰等香料,是法国的海外大区,下辖一个省,即马约特省。马约特岛包括大陆地岛、小陆地岛以及周围一些小岛,首府和最大城市马穆楚。
2009年3月29日,进行了一次关于在2011年成为法国海外省的公民投票 ,结果以95.2%赞成而通过 。
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
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缩写为TAAF)简称法屬南部領地,是法国的一个海外领地。它包含以下地区:
* 克罗泽群岛(由20个岛屿组成),位于马达加斯加南边。
卢森堡
'卢森堡(盧森堡文:'、法文:'、德文:'),全称为卢森堡大公国), ,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 ),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 。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 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1年排世界第19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 1999年接受歐元。
奥兰群岛
奥兰(Åland),又称阿赫韦南马(Ahvenanmaa),是位於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入口處的一个群岛,也是芬兰的一个自治区,通用瑞典语。首府玛丽港是全区的最大城市。
奧蘭的自治地位由國際聯盟於1921年確認,後來又在芬蘭加入歐盟時簽訂的條約確認。法律規定,奧蘭政治中立,不設軍事設施,其居民獲豁免在芬蘭國防軍服兵役。芬蘭國會於1920年通過的《奧蘭自治法案》賦予奧蘭群島極大自治權,此法案其後在1951年和1991年由同名法案取代 。
安道尔
安道尔公国(加泰罗尼亚语:,準確譯名應為安道拉親王國),袖珍国家之一,西南欧的內陸親王國,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部,毗邻法国和西班牙。安道尔的旅遊業相當發達,亦為避稅天堂,也是全世界國民預期壽命第四長的國家。其國際代碼為AD。
希腊
希臘共和國( 、),通稱希臘(、 ),是地處歐洲東南角、巴爾干半島的南端的共和制國家。全國由半島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和愛琴海中的3,000餘座島嶼共同構成。從西北至正北部分別鄰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共和國、保加利亞3國,東北與土耳其的國境接壤。本土周圍自東而西分別瀕臨愛琴海、地中海本域與伊奧尼亞海。
德国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一個中歐联邦议会共和制國家,由16个--组成,首都與最大城市為柏林。德國領土面積為357,021平方公里,氣候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180萬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亦是歐洲大陸主要的經濟與政治实体之一,按國際匯率計算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
德國源自於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族村落,並於百年間發展成數個遍及歐洲的世襲王國。自第10世紀起,日耳曼地區為神圣罗马帝国版圖核心。北日耳曼地區於16世紀成為宗教改革的中心,但南部及西部地區仍以信仰羅馬公教為主,兩教派間的衝突引發了三十年戰爭,標誌著羅馬公教與新教在日耳曼社會中維持並立。日耳曼地區在拿破崙戰爭时期為拿破崙所控制。隨著德意志邦聯內泛日耳曼主義興起,在普魯士王國的主導下,令大多數日耳曼邦國於1871年統一為德意志帝國。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共和国(意大利语:'),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半岛东部,整个国家被意大利包围,所以聖馬利諾屬於國中國。面积60.75平方公里,人口27,336。90%为意大利人。意大利语为官方语言。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法国
法蘭西共和國();通稱:法國 )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單一主權制國家,國都為其最大兼文化商業重鎮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面積位列全球第四十二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宏觀整個歐洲則為第三。
法國至中世紀末期起便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及科學家,亦為全球文化重鎮,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国(),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540万居民。西北邻捷克,北邻波兰,东邻乌克兰,南邻匈牙利,西南邻奥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2004年5月1日起成为欧洲联盟的一员,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2009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南部,比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西鄰意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斯洛文尼亚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獨立。
摩纳哥
摩納哥公國(,準確譯名應為摩納哥親王國)是位于欧洲的一个城邦国家。摩納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主要是由摩纳哥旧城和随后建立起来的週遭地区组成。作为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摩纳哥也是一个典型的微型国家。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通稱為意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嶼西西里岛與萨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袖珍国——圣马力诺與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划分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09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20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0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23多的國家。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區域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及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及拜占庭人等。在幾個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過去大部份的羅馬歷史中,意大利過去經常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意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拉脫維亞
拉脱维亚共和國(拉脫維亞文:'),簡稱拉脫維亞(')是一個位於東北歐的波罗的海沿岸國家。西与瑞典隔波羅的海相对,北面与愛沙尼亞为邻、東面和东南面分别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二國相鄰。
在2003年9月20日經由全國性的公投,拉脫維亞人投票決定加入歐盟,其會員國身份自2004年5月1日起生效。拉脫維亞並在2004年3月29日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並經歐盟委員會通過,在2014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成為第十八個使用歐元的欧盟國家。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Lietuvos Tarybų Socialistinė Respublika、Лито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1918年至1919年期間曾經在立陶宛境內出現的一個國家。該國在1919年和舊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為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爱尔兰岛
爱尔兰岛(Ireland,愛爾蘭語:Éire),简称爱尔兰,是位於欧洲西北部的島嶼,以面積計算是歐洲第二大岛。島上大部分區域屬於爱尔兰共和国的領土,但位於島上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地區,其主權屬於聯合王國。
整個愛爾蘭島的人口大約為620萬人。其中居住在愛爾蘭共和國的人口有445萬人(包括居住在都柏林都會區約166萬的人口),177萬人居住在北愛爾蘭地區(包括居住在貝爾法斯特都會區約57萬的人口)。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 )是北歐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
爱沙尼亚的现代国名(Eesti)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称那些住在东斯堪的纳维亚的部族们为esti。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用了一个稍微不同的词“aestii”来形容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人自己广泛运用“Eesti”来称这个国家,该名称不早于19世纪。
荷兰
荷蘭(,),直译尼德兰),是主權國家荷兰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国,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4个構成国,共同组成主權國家“荷兰王国”。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European Netherlands)與加勒比區(Caribisch Nederland)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通稱西班牙(;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西班牙在15世纪正式建国。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全球性帝国兴胜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如今全球有5亿说西班牙语的人口,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第三多的母语。
賽普勒斯
--
賽普勒斯(希臘文:;土耳其文:;英文:)全称塞浦路斯共和国;,是位於歐洲與亚洲交界處的一個岛国(《聖經》稱之基提島、古代及亞述帝國時期),位於地中海東部,面積達9,251平方公里,具有非常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亦為地中海地區最熱門的旅遊地方之一。
芬兰
芬兰共和国(,瑞典語/,)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亦是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通稱葡萄牙或葡國(,中国明朝时称佛朗机,而澳門有譯葡萄牙民國),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其國際代碼為PT。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與西班牙相接;首都--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澳門在1999年主權移交前(1553年至1999年),曾由葡萄牙统治。
蒙特內哥羅
--(黑山语:、,意即“黑色的山”),是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小國。过去多采用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译,如“門的内哥羅”,--。
黑山的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單方面宣布獨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亞得里亞海(為地中海的其中一個部分)。
马耳他
馬爾他共和國(馬爾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通稱馬爾他,位於南歐的共和制國家,大英國協成員國。首都瓦萊塔。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上的微型國家。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aint-Pierre-et-Miquelon),位于北大西洋上,其中最主要的岛屿是聖皮耶島和(Miquelon-Langlade)等。該群島的幾個主要島嶼中,圣皮埃尔岛面积约26平方公里,密克隆岛约115平方公里,朗格拉德岛面积约91平方公里。群岛的位置在加拿大纽芬兰海岸外25公里(13海里)处。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屬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 COM)之一,因此也是欧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特殊的移民程序,非法国公民的欧盟国民不允许在群岛上自由迁徙或者从事商业活动 。整個行政區由8个小岛组成,面积242平方千米,各岛多裸露岩丘。气候冷湿多雾。人口6000,多法国移民后裔,信奉天主教,讲法语。居民多从事渔业和鱼产品加工,另有养狐养貂业。首府-{zh-hans:圣皮埃尔; zh-hant:聖皮耶;}-,人口5,400多。
法屬聖馬丁
法屬聖馬丁(Saint-Martin),正式全名聖馬丁集体(Collectivité de Saint-Martin),又译作圣马丁行政区,是一個法国海外集体。法國政府於2007年2月22日宣布該地自法屬瓜德罗普分離,成為直轄於巴黎中央政府的海外行政區 。該法令在該集体领地議會首次集會的2007年7月15日正式生效 令該地成為法國在加勒比海上西印度背風群島的四個屬地之一,而其轄區主要包含圣马丁岛的北部和附近的島嶼。而聖馬丁本島南部則由荷兰管治的海島領地,是荷兰王国的構成國之一。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3年的第二次橫渡大西洋時首次見到該島,並以當日11月11日的主保聖人都爾的瑪爾定命名該島,是為「Isla de San Martín」。雖然哥倫布宣稱此地為西班牙領地,但他從沒在此登陸,而西班牙也不急於在此建立殖民地。
瓜德罗普
瓜德罗普(Guadeloupe;; )又譯瓜達洛普,群岛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东加勒比海上。面积1630平方公里,分出圣马丁、圣巴泰勒米之前,面积1705平方公里。瓜德罗普首府为巴斯特尔。
瓜德罗普是法国的海外省。与其他海外省一样,瓜德罗普也是法国26个大区中的一员(作为法国的海外大区)和法兰西共和国整体的一部分。作为法国的一部分,瓜德罗普也是欧盟和欧元区的一部分,因此,其流通货币是欧元。瓜德罗普被绘制在所有的欧元纸币上的背面底部。然而申根公约却没有涵盖瓜德罗普。近數十年來旅遊業使瓜德羅普經濟受益。瓜德罗普大区下辖一个省,即瓜德罗普省。
聖巴泰勒米
圣巴泰勒米(Saint-Barthélemy),台灣又譯聖巴瑟米,正式全名为圣巴泰勒米集体(Collectivité de Saint-Barthélemy),别号为「Saint Barts」(圣巴斯岛)、「Saint Barths」或「Saint Barth」,是一个法国海外屬地。法国政府于2007年2月22日宣布该岛自法属瓜德罗普(法国海外大区)分离,成为直辖於巴黎中央政府的海外行政区。而该法令在该行政区议会首次集会時的2007年7月15日正式生效,令圣巴泰勒米岛成為法国在加勒比海上西印度背风群岛的四个属地之一,而其辖区主要包括圣巴泰勒米本岛和附近的几个小岛。
1493年,第二次远航美洲的哥伦布发现了圣巴泰勒米岛,以其兄长同名的圣人巴多羅買而命名,并宣布此地为西班牙领土。
馬提尼克
馬提尼克(Martinique)位于加勒比海,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大区。下辖一个省,即马提尼克省。面积1,130平方公里,首府法兰西堡。位于首府。
* 面积:1130平方公里(长75公里,宽35公里)
法屬圭亞那
法屬圭-{}-亞那(Guyane française),正式名称是圭-{}-亚那(Guyane),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大区和,下辖一个海外省,即圭-{}-亚那省。法属圭亚那也是欧盟的一部分;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边,与巴西和苏里南交界。地理位置为北纬4°0-{’}-和西经53°0-{’}-。
在南美洲的北部有兩個名稱相近的地區与國家,分別是獨立的國家「Guyana」以及法國海外屬地「Guyane française」。中華民國將獨立的國家譯為「蓋-{}-亚那」,將法屬的領地譯為「法属圭-{}-亚那」。 或「法屬蓋-{}-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