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

壮语
壯語(Vahcuengh;老壯文:Vaƅcueŋƅ;方塊壯字:話僮)是对壮族所说的一系列壯侗語系侗台语族壯傣語支 语言的统称,壯語的使用者大部分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与其毗邻的云南省和广东省部分地区.

壮语可以分为北部和南部两组土语群,这两组土语群之间沟通存在困难,因而这些壮语的土语都被西方学术界认定为独立的语言;但在中国,廣西當地壯族學者將所有壮话认定为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而兩個土語群被視為壯語這種語言的方言,之下又分为若干土语.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壮语并非是单一起源的一组语言. 北部的各种壮语与贵州省境内包括布依语在内的壮傣语族语言形成方言连续体——北部台语支;而南部的各种壮语,则与越南境内的侬语、岱依语和高栏语形成方言连续体——中部台语支. 所有这些语言的总使用人口接近2000万.

标准壮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承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广西不少机构的牌匾上都写有新壮文. 标准壮语是以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的壮语为标准音,兼收其他方言的一些词汇而制定的,因而与北部各壮语比较接近. 壮语的标准书写系统为壮文,是以标准壮语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拉丁文字.

现代学者们认为,壯傣語支语言與古代华南地区原住民的语言相關,后来随着中原政权向华南的扩张,这些语言的使用者逐渐迁居到东南亚. 美国语言学家(Jerold A. Edmondson)注意到,壮语和泰语中同时拥有来自越南语的外来地名kɛɛuA1(A1为声调标号),而这一地名词汇来源于历史上中國中原政權設置的交趾郡;因此他认为壮语和泰语的分裂不会早于前112年,即汉朝灭南越国、建立交趾郡的年份. 艾杰瑞也认为壯傣語支使用者离开华南的时间应该提早到公元5世纪,那时候留在中国的壯傣語支使用者开始使用姓氏.

国家